当穿越千年的藏香与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联姻”,将诞生怎样的文创产品?
昨天,在天津博物馆举行的“津藏香缘”天津援藏文创新品发布会上,便携小香盒、仙露合香珠、珐琅宝相花香炉、古铜鱼跃岁时香器等一批“定制式”藏香文创产品亮相。创意“上新”,有“颜”有“料”,且颇具“文化味”,着实凭实力“圈粉”逛展人。
“我们从西藏昌都180多种非遗技艺中选定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藏药功效,同时包含‘久藏不朽、常用无障’等特点的藏香制作技艺,推动昌都藏香进天津博物馆、天津药店、天津总工会销售平台、天津供销社销售平台、天津星级酒店,旨在扩大昌都藏香在天津市场的影响力,促进昌都民族手工振兴、非遗文化振兴和文旅产业振兴。”天津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张建华表示,藏香位列藏族五大工艺之首,聚焦这一优势,我市相关单位与西藏仙露藏药有限公司合作,自主开发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藏香产品。
昌都是青藏高原悠久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茶马古道的物资集散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传承千年的非遗文化技艺。自1994年开始,我市先后有十批次、近千名援藏干部人才踏上雪域高原,对口支援昌都“一区三县”(卡若区、丁青县、贡觉县、江达县)。我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自2022年7月进藏以来,积极创新举措,变“单向帮扶”为“双向合作”、变“靠内地支援发展”为“靠自身资源发展”,提出了以“昌都之所有”换“昌都之所需”的思路,不断提高援藏项目的综合效益。
展开剩余42%记者了解到,此次“出炉”的藏香文创产品由天津援藏前方指挥部与天津博物馆携手打造,以“文化赋能、产业兴藏”为核心理念,将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元素、艺术元素融入藏香的设计与制作中,集文化性、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为昌都传统工艺赋予全新的生命力,也为津昌两地人民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
“珐琅宝相花香炉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清代乾隆款珐琅彩宝相花纹瓶,这款呈现镂空艺术的香炉应用珐琅制作工艺,顶端的盖头是西藏转经筒的变体。”天津市第十批援藏干部、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刘坡介绍,古铜鱼跃岁时香器中心的小鱼原型是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整体为日晷造型,印有金鱼、宝瓶、莲花等“西藏八宝”图案,寓意连年有余、富贵吉祥。
天津博物馆文创部副主任魏鹤告诉记者,天津博物馆首次与昌都在文创领域“联姻”,选取馆藏文物上的精美纹饰,目前开发了两款文创产品,即将在淘宝商城天津博物馆官方文创商店开售,其原型在天津博物馆2楼精品厅、5楼4号展厅展出。
发布于:北京市正规在线炒股配资知识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