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要成为美国国企了?
8月19日深夜,据媒体援引白宫官员和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特朗普政府正与英特尔公司洽谈,拟收购后者约10%股份。若交易成行,美国联邦政府将一跃成为这家芯片制造商的最大股东。
知情人士表示,这一投资涉及将该公司从《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获得的部分或全部拨款转换为股权。
受此消息影响,英特尔盘中一度跌逾5%。上周,受相关收购传闻刺激,英特尔飙涨23%,创下自2月份以来最佳单周表现。
此前,英特尔已被批准获得109亿美元的《芯片法案》拨款,用于商业及军用芯片产能建设。以英特尔当前市值计算,10%股权价值约105亿美元,与上述拨款金额基本匹配。
除此之外,前一日,英特尔还收获了来自软银的20亿美元投资,旨在拯救补足持续亏损的芯片事业。
为什么美国政府选择了英特尔?
这次收购真的能挽救英特尔吗?
01.
村里唯一的希望,跑不动了
首先,为什么是英特尔?
围观英特尔的风评,似乎充满矛盾:
一方面,它是美国唯一一家IDM制造商,即自己能做到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全流程的公司;而目前世界上,其他有竞争力的IDM只有三星、台积电等,可以说是颇具价值和战略意义。
然而,另一方面,英特尔在近年来业绩表现持续不佳:
英特尔曾经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但其市值自去年年初以来已缩水一半。包括芯片工厂在内的业务部门去年贡献了英特尔约三分之一的收入,但该部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据悉,客户流失和不足或成为其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英特尔的独立制造能力也在迅速落后和流失:到2021年,英特尔的芯片制造技术已落后台积电和三星等竞争对手两代以上。如今,英特尔无法在其晶圆厂生产最复杂的尖端芯片,不得不将这些产品送到台积电生产。2023年6月,英特尔芯片中约20%至25%的硅片是在外部制造的,到2024年4月,这一比例已升至约30%。
综合上述信息,可以说,英特尔原本是“全村的希望”,但是由于21世纪刚开头在电信和无线技术领域多次收购的失败、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的拓展不成功以及管理层过度关注营销活动,再加上频繁变换的CEO,让英特尔一步步走在下坡路上。
现在,“全村的希望”跑不动了,美国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出场了。
02.
美国经济方针疑变动?
从特朗普强调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政策思想来看,支持英特尔似乎是个必然。
然而,就在短短半个月之前,8月7日,特朗普还曾多次扬言主张要把陈立武换掉。
随后,在8月13日,在与陈立武会面聊天后,特朗普风向逆转,称陈立武的个人奋斗史是一个“惊人的故事”。英特尔就此次会面发表声明称,期待与特朗普及其政府紧密合作。
看来,这次拟收购事宜,应当是在当时达成的初步磋商。
推测特朗普此次转变的原因,或许主要是英特尔作为全美唯一一家IDM制造商,对“美国主权”来说太重要了。
除此之外,这次英特尔接受来自政府的入股,让美国政府成为其最大股东,相当于把企业的主导权交给特朗普政府,这无疑也是给特朗普表“忠心”的一个最好方式,也是让特朗普放下对陈立武戒备的重要手段。
历史上,美国素来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政府除了在战时和危机时刻,几乎完全不干预企业自主的生产经营,更别提这次直接入股了。
然而,美国持续了近百年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在特朗普上任以来产生了变动——特朗普二次上台以来,屡次干预企业生产,甚至直接入股企业,疑似奉行一种“国家资本主义”。
今年的6月14日,历经一年半的波折后,日本制铁公司终于收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签署行政令,“放行”日铁收购美钢的计划。然而条件是,日铁与美国政府签署国家安全协定,日铁将于2028年前投资约110亿美元,美国政府将获得可对企业重要事项行使否决权的“黄金股”(a Golden Share)。
这意味着特朗普现在亲自对美国第三大钢铁生产商的重大商业决策拥有广泛的否决权。
随后,7月10日,美国国防部罕见宣布,将以4亿美元优先股形式入股美国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交易完成后五角大楼将成为其最大股东。此举被视为政府直接投资关键供应链企业的先例。
除此之外,同属于半导体行业的英伟达黄仁勋、AMD苏姿丰也在不久前和特朗普会晤,共同商谈企业相关事宜:从今年春天的全面禁止出口,到7月中旬黄仁勋高调访华称其和特朗普斡旋成功,解除了美国政府对特朗普的禁令;紧接着随后传来芯片“后门”的争端,乃至于最后让英伟达和AMD,与特朗普政府达成了一项特殊协议,两家企业同意将特供中国的芯片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以换取相关产品的出口许可证。
可见,特朗普正在通过会面等方式,广泛而深入地干预私企、尤其是关键行业的经营。
至此,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似乎产生了一些变化:相对于施行了多年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特朗普政府正在积极地推进政府介入企业,参与微观经济。
而且,特朗普关注和推进的行业,往往都是事关国家战略的关键产业,或许也与特朗普的政治野心有关。
03.
英特尔,还需加速快跑
将目光拉回到本次收购案件上,若本次收购案成功,真的能让英特尔“起死回生”吗?
前文已述,英特尔核心芯片制造技术已落后台积电和三星等竞争对手两代以上,产品依赖外包,主营业务持续亏损,AI领域表现也不佳,看起来积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国资介入能拯救英特尔吗?
分析师曾表示,联邦政府的支持可能给英特尔更多喘息空间,以重振其亏损的晶圆代工业务,但该公司仍面临技术落后的挑战。
然而,英特尔前董事长贝瑞特认为,英特尔现在唯一的现金来源是客户,客户资金雄厚,如果其中8家愿意分别投资50亿美元,英特尔就有机会翻身。
此次美国政府入场,或将为英特尔带来大量客户?
不过,美国政府这次入主英特尔,对美国的国家战略影响力似乎远比经济利益更大。贝瑞特在《财富》杂志撰文称,英特尔是美国唯一一家能制造先进逻辑芯片的公司,因此美国需要英特尔。
他认为,三星和台积电的美国客户需要本土企业来生产其所需的主要芯片,而英特尔需要400亿美元左右的现金才能保持竞争力。这种论述或许击中了特朗普维护“国家安全”的心。
英特尔此次虽然因为IDM 的重资产模式得到看重,然而此前英特尔内部往往对维持这一整合制造模式颇有争议:此前,董事会主席弗兰克・耶利与陈立武在是否要出售代工厂业务上产生了激烈对峙。此外,过去20年中,其他美国芯片企业逐渐退出了尖端芯片制造业务。
可见,英特尔成为美国IDM的“独苗”,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陈立武的坚持。这或许也是其向特朗普谈判的砝码。
然而,放眼全球,英特尔若是要获得经济上的增长,除了服务美国客户之外,国际市场必不可少。美国芯片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990年美国生产的芯片占全球总量的37%,如今仅占1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亚洲地区产量占到全球芯片制造量的75%,台积电和三星是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中国芯片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国际竞争不可小觑。
End.
半导体整合潮
不止英特尔,国内半导体行业也在经历一波整合潮,从细分产业分工向整合垂直制造发展,可见,半导体行业的垂直整合制造或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美国政府此次收购走向如何,还待观察。
不过,全球半导体行业向新方向发展,已经急不可待了。
-END-
抓住并购浪潮,学习并购知识,欢迎关注公众号【并购产业联盟MA】。
正规在线炒股配资知识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