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来
/ 记我和苏州图书馆(人民路馆)的故事 /
编者按:
本文作者系苏州市相城第三实验中学许文雅老师。自学生时代起,在与苏州图书馆结缘的近20个年头里,她发表了《身份和境遇:文徵明的多面人生》等文章,先后获得了苏州市学习之星、相城区书卷教师等荣誉。
展开剩余84%那是我第一次踏进苏州图书馆,
有点敬畏有点好奇。
2006年,
彼时正在举办《贝利尼博物馆藏品展》,
我并不知道他是苏州文艺界的一件大事。
我,一个十几岁的学画少年,
手里攥着一张十元的半价票走进了展厅。
(2006年苏图举办《贝利尼博物馆藏品展》门票,作者摄)
当时的我哪里懂得什么展览,
但冥冥之中觉得这是个值得去的地方。
看着一些观众好像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我竟笨拙地模仿起来。
那时我也不知道,
这个地方将会贯穿我的前半生。
后来每逢寒暑假,我便成了苏图的常客。
这里自习室的位置非常紧俏,
如果想要喜欢的位置,
大约早上七点半就要到门口排队。
身体自然是疲惫的,但那时候偏偏就是有股子劲儿想要往前冲。尤其当坐在自习室里,捧着喜欢的书,全身的疲惫即被洗净。到了撰写毕业论文那会儿,更是以馆为家,天天来图书馆报到,也正是这一阶段的积淀,为我以后的工作与成长打下了基础。又因论文之故,我也常常奔走于古籍阅览室,那里藏有大量地方志与书院史料,那些善本泛黄的纸张散发着岁月的沉香,故纸堆里不仅有连接古今的线索,还饱含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2015年2月在苏图找一本约翰·伯格的绝版书《约定》,作者摄)
时光流转到2014年的一月,我和往常一样排着队,和以往不同的是,当天的队伍排的特别早特别长,队伍中不仅有背着书包的学子,还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者。当时的我并不知道那天有领取首日封的活动,当我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印着生肖纪念章的信封时,心头涌起的不止是喜悦,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动。苏图就是这样,他看似平凡、普通,又时常能给人惊喜。
(2014、2015年拿到的新年首日封,作者摄)
工作后渐渐忙了起来,但还是保持着去图书馆的习惯。每每踏入苏图,彷佛如见故人。我喜欢午后的苏图,在落地玻璃窗前感受生命的温热;我喜欢落雨的苏图,在天香小筑里听着滴答的雨声,仿佛生命在律动。苏图陪伴我阅读了一本本先人的典籍,文化积淀着……
(作者在天香小筑内)
苏图给我的写作机遇和灵感化作了《身份和境遇:文徵明的多面人生》等文章,此后我获得了苏州市学习之星、相城区书卷教师的殊荣,这都离不开苏图的陪伴。
十余年光阴流转,曾经来苏图看展的懵懂少年也即将进入不惑的年纪,苏图见证着我的蜕变和成长,他像位故人一直与我同在。
(2018年9月29日在苏图天香小筑内发现的一颗蘑菇,因体量很大且造型独特,好几次都以为是路灯,作者摄)
(2019年7月18日,再一次在苏图遇到了这颗蘑菇,作者摄)
作者:苏州市相城第三实验中学教师 许文雅
供稿&审核:分馆管理部
排版:合作交流部
审签:馆部
发布于:北京市正规在线炒股配资知识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